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2024-11-11 08:29:5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小学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初中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提高。但是当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一个阶段后,就发现数学学科存在着脱节现象,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来说,学生不用进行升学考就可以直接升入初中,没有升学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一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通过对几届新七年级学生的交流和调查中,我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升入初中后,导致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客观原因:(1)学习的环境和身边的老师、同学都发生了变化,没有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2)小学阶段学科少、内容浅,进入中学后科目倍增,内容不断加深,感觉学习太累;(3)小学和中学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差异,要求也不相同,很难适应;(4)父母都在忙于工作,家长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也已经不能应付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2.
主观原因:(1)学习习惯差、方法差,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平时学习中不注意对基础知识(定理、定义、公式等)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没有解题思路,心理压力大;(2)厌学思想的延续,正因为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再加上初中学科的繁杂,使学生对初中的学习失去了浓厚的兴趣,数学本身的特点高度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计算的精确性,造成部分学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作理性化的思考,困难和失败日积月累,久而久之便对数学失去兴趣,厌学思想继续得到延伸。
一、关爱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刚步入七年级的新生,对过去的同学、老师总有一股留恋之情,况且都是在同一个学校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难免会触景生情,会留恋过去的学习生活。如何使他们自觉接受新老师的教育,情感的因素十分重要。我们要延续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关系和爱护,因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所以有很多优势。例如七年级教师可以提前和六年级毕业生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了解初中的教师和初中的基本学习模式,也可以请初中数学教师给他们上几节初中模式的课,让他们有个直观的体验,通过各种活动来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正式进入初中后,我们要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激励特殊生、潜力生踊跃发言;在作业本上,多用激励性评语;加强课外交流,虚心听取学生对你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辅导,在辅导中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自己。通过师生间的真情交流,既呼唤学生的信任与理解,又给教师力量和智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创设情境,多渠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爱上数学,首先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新课程非常重视创设数学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多渠道的:比如在新的七年级开始初中学习之前,七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和六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召开一次中小学数学教师交流会、教研活动等,在活动中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这样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应生动、自然。创设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注重教法与学法的衔接,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学生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讲的详细,类型归纳齐全,再通过反复练习,他们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所学知识的抽象性、严密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完整性比较强;加上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差,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究其原因,在于教法与学法上缺少衔接、改进。
学生进入中学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初中教学方法的呈现方式不同:在小学,教师讲得比较细致,教学方法也比较固定,学生练习次数较多;而中学数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小学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在教学中要充分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教法进行有效地衔接与改进。
在学法方面,小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在考试时就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不需要独立思考和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模仿老师,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到了中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善于归纳总结,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七年级新生往往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并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变我学会为我会学,从而实现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教是为了不教!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因素。七年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①课前预习,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②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书演算;手到,即适当做好课堂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③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时要以课本与课堂笔记为主,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应与本组同学讨论,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④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⑤系统小结,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知识体系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总之,由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涉及面广,给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务实的态度,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就一定能确保绝大多数七年级新生成功完成由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学习的过渡,为以后初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双嬴!(责编:周海红)参考文献:1.
陈立群:《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方法与思想》,《人民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01期。2.
李凤高:《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初探》,《考试周刊》,
2008年20期。3.
2008年10期。

回答2:

要补习,找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