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
2、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和堆排序)
3、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4、归并排序
5、基数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逐个将后一个数加到前面的排好的序中。在直接插入排序过程中,对其中一个记录的插入排序称为一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是从第二个记录开始进行的,因此,长度为n的记录序列需要进行n-1次排序才能完成整个序列的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
希尔排序:希尔排序又称缩小增量排序,增量di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取法,但最后一次排序时的增量必须为1,最简单可取di+1=di/2(取小)。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2)。
直接选择排序
说明:每次将后面的最小的找出来插入前面的已排好的序中。同理,具有n个记录的序列要做n-1次排序。
时间复杂度为O(n2)。
冒泡排序:两个两个比较,将大的往后移。通过第一次冒泡排序,使得待排序的n个记录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排到了序列的最后一个位置上。然后对序列中前n-1个记录进行第二次冒泡排序。。。对于n个记录的序列,共需进行n次冒泡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
快速排序:又叫分区交换排序,是对冒泡排序方法的一种改进。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
归并排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数据序列合并成一个有序数据序列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