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衡量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价格指数(PPI)和缩减指数(GDP),是判断物价水平变化的最主要、最常用的指标。
主要类型
1、低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通货膨胀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2、急剧通货膨胀
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3、恶性通货膨胀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通货膨胀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划分为
A . 恶性通货膨胀
B . 温和通货膨胀
C . 爬行通货膨胀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一般有三个:
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和基期比值算出来的;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用来衡量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品等的,也是给定的一组商品;
还有一个GDP deflator就是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实际GDP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还漏了一个通货膨胀率,就是根据通货膨胀定义的出来的(Pt-Pt-1)/Pt-1
(t-1是下标)
至于分类,教科书上还是楼上略有区别:
A.按照价格上升速度分类
爬行的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上涨不超过2%-3%,同时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预期,国外学者认为有益无害。
2.温和的通货膨胀,3%-10%。
3.恶性通货膨胀,10%-100%
4.超级通货膨胀,100%以上。
B.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1.平衡的通货膨胀,就是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2.非平衡的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比例不完全相同。
C.按照人们预期分类
1.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就是上升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物价会上涨的。
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惯性通货膨胀,指人们预期到了物价上升水平,并在工资利率等经济变量中考虑了物价上涨因素的。
刚才仔细看了楼上的回答又去搜索了一下,好像搜索到的三次通货膨胀和楼上说的一样,我就记得德国和中国,可能匈牙利不怎么起眼。
近几十年来比较著名的通货膨胀却是另外三个,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是重灾区,平均年通货膨胀率超过80%,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玻利维亚和尼加拉瓜等甚至出现三、四位数的恶性通货膨胀(这个是每本教科书上在债务危机里必讲的案例);上世纪90年代,转型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较为严重。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