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 三伏”一般指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据《通书》、《阴阳历书》和《万年历》查考可知:今年是阳历公元2005年,阴历乙酉(鸡)年。“三伏”是:7月15日,阴历初十庚子日为初伏(又叫头伏);7月25日阴历二十庚戌日为中伏(二伏);8月14日,阴历七月初十日庚午日为末伏(三伏)。 一般年份,每伏十天,三伏共三十天。但今年的“年份”就是“中伏”(二伏)二十天。因此,“三伏”期共四十天。即从阴历初十初伏起,至末伏的最后一天(阴历七月二十日)出伏止,前后正好四十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今天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比如今年。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北方7月22~8月1最热。最热的一天730或者731日(不是大概,是确定的时间,年年如此),只要过了这一天就不会热的难受了晚上就开始凉快了。8月白天热晚上已经可以接受了,过了立秋8月7就非常舒服了。
730~731最热白天太阳也毒,挂一缝衣线绳在院里往往几个小时不动一下,可见空气凝固的感觉没有任何风,偏潮。
原因:小气候周期一般是阴历为准即月亮周期,并不是阳历。但是这最热的一天730731却是阳历。原因730731可能是受到更强大的太阳周期特殊时间的影响。不是夏至,说明夏至只是一个临界点,而这个气候温度的临界面,恰好更接近730731日。
731~807逐渐减热(非常明显,说迅速也是可以的),也很热。空气开始重新逐渐趋向流动
807立秋开始,晚上就不会热了,只有白天。而且白天也变成那种干爽的热并不算太难受。
到了8月下旬不用说了顶多中午太阳毒会儿了不得了,没啥热了。
估计730~731南方也是这一天
注意就是730731前后一天出现大雨降温另当别论,只是北方以年参照两天遇到大雨概率比较小而已。
中国二十四个节气中有一个“大暑”的节气,据说这一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今天就是大暑,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节气的主要气候特点,要想安然度过大暑,在饮食、运动方面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