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应该怎样慈善 作文 题目自拟 600-1000字 谢谢!

2024-11-20 06:26:5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爱在善行中

《礼记•礼运篇》云:“……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长……”
如今,虽然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先哲们所说的这一句话,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时间如流水般哗哗地过去了,妈妈掂量着手指,算着我离中考的距离。暗黄的灯光将她瘦小的背影,映照在墙上,我无法看清她头上的银丝是如何被我打磨出来的……“女儿,帮妈妈看着,3分钱一个零件,这样算工资对不对?”我看着缭乱的大字,谱写下一天的辛勤,余光中,我瞧见妈妈手上一块块粗糙碳黑的皮,心中不由一酸,苦涩的滋味弥漫在字里行间。“妈妈,我决定了,你既然工作这么忙,就让我来帮你烧饭菜呢。”我斩钉截铁地看着妈妈,从妈妈错愕的眼光中,我看到一位辛劳的母亲的欣慰。我从洗碗到洗衣服,从洗我自己的脚到帮妈妈洗脚,我闻到了过去从来没有在妈妈身上闻到的馨香,这是多么令人着迷……

“子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如今,年长者的寄宿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尽管天天融洽的谈天说地,可心底还是有说不尽的苦楚和道不完的委屈。有多少个镜头上演着老人的孤寂,有多少个画面述说看着老人被迫离家乞讨的故事。就如我前一天在街道十字路口边,看到了一位满头的白发、容颜沧桑的老人。他嘴里不停地请求着,行点好吧,让我填饱肚子吧。他破旧的大衣盖在枯瘦的树干般的身子上,一双含着泪光的眼睛如死灰般暗淡。“爸爸,这位爷爷好可怜哦,我们给它5元钱好吗?”一位小男孩看着他的父亲说道。“不行,这是骗子,我们不用理她。”说完,快速地拉过小男孩的手,嫌恶般地往老人的身边离开。我从口袋中拿出来想买我心爱的发夹的4元钱,给了老爷爷,并向他问好。也有不少给了他钱的行人,这下听我向老爷爷的问好,都夸我懂事。
对待亲人,我们要给出关爱;对待别人,我们更应给出自己的关爱。不论我们是什么身份,都该有一颗博爱的心。有空去敬老院走走,与老人们成为伙伴,献出我们的技艺,与老人同乐,你会感到一股清冽的水流流向心底,在你给予给他们的同时,你也得到了快乐。

回答2:

从“心”出发
近年来,盖茨、巴菲特来华劝捐,陈广标“高调慈善”甚至“暴力慈善”,众明星“诈捐”事件将”慈善“二字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使这原本清净温暖的二字蒙上一层尴尬的尘封。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该以怎样的标准衡量慈善?
  今年新出炉的“中国慈善排行榜”似乎给了我们一种误导。且不说又仅凭捐款发票评定企业家是否慈善客观与否,仅是凭金钱数额多少来衡量慈善便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科学的导向。犹记得2007年美国一场慈善晚宴,捐出25美分的小女孩说的那句“慈善不是钱,是心”,猛然敲醒了无数为慈善问题而迷茫的人。是的,“心”,才是衡量慈善的真正标准。
  细观当下,我们不难发现,“慈善”在“金钱至上”的观念中,竟逐渐变了味道,甚至向病态发展。层出不穷的“诈捐门”和质疑“炒作”的声音所折射出的并非只有社会信用的缺失,归根结底,还是慈善心理的扭曲。这些人把慈善看做噱头,看做炫富的工具,甚至看做满足虚荣心的“秀”以及获取道德优越感的途径,这样的慈善、毫无高尚可言。正如前几日微博上盛传的那张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苍白的脸与镜头着重表现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几十万现金,强烈对比之下,女孩无奈地眼神正式对这种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的“伪慈善”行为的最好控诉。真正的慈善应当从心出发,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如今的中国乃至世界,需要的就是一种渗透了真切人文关怀的健康的慈善观。金钱的多少绝不能用来衡量心灵的重量。去年被美国总统授予“公民奖章”的关惠群,每天两点起床曲接济各地的流浪者,在他看来,并不富裕的自己在行善中最关键的不是钱。而是真诚与尊重。他坚持和他们吃一样的饭,并从不吝啬给他们拥抱。关惠群这一游乐场管理员用来为善举买单的微薄薪资与“慈善排行榜”上动辄上千万的数字相比,的确是微不足道的,但他灵魂的高度绝不会因此减损一分一毫。因为,他与那些得意地对乞丐说“嗟,来食”的人不同,她的每一份善举都是从“心”出发。
  金钱从来就不是慈善的唯一衡量标准,这世上也并非“达”方可“兼济天下”,只要我们从“心”出发,用与他人平等的灵魂,给予爱和尊重,每个人都可登上“心灵的慈善榜”;施舍永远不会带来真正的道德优越,我们生来就亏钱这个无私的世界阳光空气和水,每个人都是负债者,对他人的帮助是以感恩的心对这世界微不足道的偿还。所以请让慈善从心中起飞,以感恩和尊重做翅膀,融入温暖的天空,世界安详。

谢谢,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