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城市管理首要前提在于提高认识。由于诸多因素,目前,在城市管理中,由于认识不到位,表现出在工作上水平、力度、效果参差不齐。为此,必须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繁荣与市容的关系。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是千年大计,任何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略环境效益的做法都是政治上的短视、经济上的短视,城市管理是一种有形投入形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社会生产力,这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界和城市领导阶层的共识。应该看到繁荣与市容本身就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我们应做到既要繁荣城市,又要美化城市,使城市在良性循环轨道上持续发展。二是近期与长期的关系。城市建设和管理看起来是“面子”工程,是有一定的阶段性,但其效果往往超出时空限制。有些工程开始时往往不被人们理解,但是历经时日,其功效显现出来后,人们对此就会赞誉不绝。这种认识过程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三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经济原理。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建设和管理所形成的环境效益必须会带来经济效益,城建投入必然会推动经济增长,这已经为发达城市的经验所证实。
2、加强城市管理的必要基础是设施建设。纵观整个城市经济社会有机实体,它在人的控制掌握下,进行着宏大复杂的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及信息传输。城市的供水排水、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煤气热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邮电通讯、供电输电、防灾救灾等公用工程和公用设施,承载和支持着城市,使城市得以成为有机实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些是城市的基础,被人们称之为“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载体。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搞好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要基础。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有战略眼光,要从长计议,要真投入。要克服建设与管理脱节,重地上轻地下、短期行为的倾向,逐步提高整个城市管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加强城市管理的有效途径在于标本兼治。城市管理中的难点、热点都是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总揽全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才能使城市环境取得长久效益。这方面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城市发展要强化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认真研究和保留自己的地理风貌、建筑品味、文化传统、经济特色。同时必须依法加强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做到“三权”不放,就是规划审批权、用地审批权、建设项目审批权不能分散,更不能层层下放。要注意规划的科学性,不科学就会带来无休止的调整和浪费。第二,必须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对那些危及城市安全、破坏城市环境,严重影响城市总体形象的工程该停的停、该拆的拆、该罚的罚,改变目前规划控制不严、管理不到位、违章建筑、占道经营严重、环境卫生无人过问的状况。集贸市场要强化规范管理,本着疏堵结合、改善条件、严格管理的原则和摊点要入市、入群、入点、入规四个要求,调整、完善市场的布局。要把安排下岗职工就业纳入政府行为,拓宽就业门路,逐步减少下岗待岗人员占道经营的状况;动员地处闹市的亏损企业把闲置的车间改为小商品市场,利用围而未建的工地和单位内部广场设置一些有特色的节假日市场。第三,环境卫生要强化源头管理。要实行垃圾袋装,合理设置街道的果壳箱,尽量减少垃圾中转的环节,防止垃圾二次污染。第四,道路交通要强化综合治理。要结合新城开发、旧城改造,新建、拓宽街道尽可能形成“城外成环,城内结网,环网相连,路路相通”的交通格局。一是市区中心人流量大的道路一定要实施限流、分流。二是要削减城区的出租车总量,人力车、摩托车必须控制,大力扶持公共交通。三是要整治占道停车,查究违章运行,并长期坚持下去。
4、加强城市管理的内在动力在于以人为本。市民素质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首先,在城市管理诸多因素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根本要素,城市发展、进步,是人的积极作用结果,城市衰退、消亡,也主要是人的消极作用造成的结果。其次,“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基本原则是决定城市政府引导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根本依据。市民既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又是城市管理的客体,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动员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我国搞好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基础,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其三,提高市民素质是城市管理从源头抓起的关键所在,这是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城市之魂在于文化品位,城市之形在于建筑品味,城市之秀在于绿化品味,城市之美在于人的品味”。一个城市漂亮与否,除了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条件。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二是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抓好市民的文明教育;三是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规范市民的行为。只有整个城市市民的法制观念、环境意识、道德情操、审美能力适应了现代城市的管理要求,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市管理的动力问题。
5、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保证在于依法治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管理城市是加强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目前,建设部门有三大法:《规划法》、《房地产法》、《建筑法》,交通部门、工商部门、公安部门也都有大法,要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认真实施依法治城、依法治市。首先是依据法律继续做好建章立制、依法管理的问题。目前,各个城市都想了不少办法,出台了自己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问题,关键是要严格执法,不能手软,只有“铁心硬手”,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其次是完善机制,强化监督。一是行政监督,就是要利用市容、公安、工商、卫生、城管等专业队伍进行督察。二是群众监督,就是聘请一些热心公益事业、政治觉悟高、身体素质好的离退休干部职工作为社会义务监督员,对城市管理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监督。三是舆论监督,这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新闻媒体对当前城市管理中好的风尚大力赞扬,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特别是老大难问题要坚决曝光,并进行跟踪报道。
6、加强城市管理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面貌变不变,领导是关键”。领导高度重视了,办法也多,力度也大,效果也好。当前,在领导层当中要克服三种情绪:一是畏难情绪,即感到“投入难、执法难、协调难、长效难”;二是自满情绪,即认为“自比有进步,横比差不多”,都是彼此彼此,兄弟水平;第三是厌烦情绪,即觉得“治理年年搞,年年老一套”,搞疲了。这三种情绪如不克服,城市管理要深入下去必然是句空话。在加强领导的同时,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分清条块之间、条条之间的职责,是搞好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为此,加强城市管理要做到四有,即“组织领导上有班子、机构编制上有牌子、议事日程上有位子、推动工作上有点子”。要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网络。城市管理要实行“建管分开、建管平行、管理实体”以及“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具体内涵是:在坚持集中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合理调整分块,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城区属地管理等功能,加强城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职能,朝着“统一规划、分级管理、重心下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进,由部门行业管理转向综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