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蜂业管理站的主要成就

2024-11-23 02:27:0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建站二十七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
1、技术研究技术革新不断推进。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鼓励下,根据不同时期养蜂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先后开展了“多箱体取成熟蜜”、“蜜蜂早春快速繁殖技术”、“蜜蜂杂种组合对比筛选试验”、“蜜蜂人工授精应用”、“蜂王浆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推广”、“养蜂综合高产技术研究推广”等20多项蜂业技术研究。为了改变我国养蜂生产受气候、国际市场等因素影响,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推广应用了“多箱体取成熟蜜技术”、“蜂王浆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养蜂综合高产技术”、“蜂产品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无公害蜂产品生产技术”等一批科研技术成果,使全省养蜂已形成了以蜂蜜、蜂王浆、花粉为主,其它蜂产品综合开发为辅的新格局,养蜂生产不断发展,养蜂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提高了蜂业抵御灾害性气候、市场风险的能力。其中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多项。
2、积极出版蜂业科技书籍,普及蜂业饲养生产技术首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蜂业科学技术人员著书立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发挥“蜂酿蜜”的精神。针对我省蜂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养蜂科技精华,出版发行了《华西养蜂全书》、《四川养蜂》、《转地放蜂》、《家庭养蜂》、《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蜂王浆优质高产配套技术》、《蜂花粉的生产与利用》等一批优秀的蜂业科技书籍,发行达10万多册,对指导全省蜂业生产、普及科学技术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华西养蜂全书》、《四川养蜂》已被许多省内外蜂农作为必备的养蜂科技手册,并在全国科技书评比中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3、加强人才培训,不断提高养蜂管理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和养蜂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全省各级养蜂主管部门和各级学(协)会,针对不同地区养蜂生产的实际情况,采取办培训、技术讲座、以会代训、跟踪转地蜂场指导,以及召开生产现场研讨会等形式,培训人员6万多人次,及时解决了困扰养蜂生产的许多技术难题,提高了蜂农的养蜂技术水平。
4、积极开展国际蜂业科技学术交流,推广国外先进技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共引进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蜂业科技人才4次,出国进修、考察8人次,参加国际蜂业会议20人次,组织召开国际蜂针蜂疗大会1次。对国外先进养蜂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进行了引进和消化吸收,如蜜蜂育种、蜜蜂保健、笼蜂饲养、蜂具改造、产品开发和加工等,对我省养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5、进入2000年后,在农业部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了四川省蜜蜂育种中心,引进了国内外一批优良西蜂品种,并已派磨开始进行蜜蜂育种工作,也积累了育种经验。十五时期,我省长期坚持了以新品种、新技术为主导的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工作,组织实施了中蜂新技术推广项目和蜂产品优质高产技术推广项目,组织起草了四川省蜂业管理办法,制定了无公害蜂产品生产的多个地方标准,编写了配套的培训教材,推广了四川省蜜蜂育种中心选育繁殖的优良蜂种。由于这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科技项目的实施,使全省养蜂生产的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养殖业中的比较效益位居前茅,有力地促进了养蜂农尘芹斗户的增产增收全省蜂业的健康发展。其中蜂产品优质高产技术推广项目在2004年度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
6、建站20多年来,由于加强了管理和领导,全省养蜂从1980年的57.34万群发展到“十五”末的115万群,占全国养蜂数量16.9%,生产蜂蜜3.7万吨,蜂王浆480吨,蜂花粉850吨,养蜂业第一产值按流通收购价格计算,达到3.35亿多元,同1980年相比,蜂群饲养量增长1.01倍,蜂蜜产量增长3.9倍。蜂业产值增加4.58倍。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户饲养西蜂单群年平均纯收入从50元增长到500元以上,中蜂单群年均纯收入从20元增加到100元以上。涌现了饲养蜜蜂13.36万群,蜂业产值8300万元的眉山市东坡区这样的全国第二养蜂大县和年出口蜂蜜10000吨、鲜蜂王浆100吨以上的南宝蜂产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蜂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全省蜂业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养蜂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