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幼儿教育

2024-11-18 06:15:2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化科学教育的好处,与时俱进更能让孩子适应社会。但是如果一门心思的抓学习成绩,我们的孩子,将会面对的是对传统文化的遗失,法律的淡薄,以及身心健康的匮乏。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很多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上了补习班,可事实证明,在幼儿园开始学文化的孩子,不一定会超越没有在幼儿园上补习班的孩子。让孩子接受知识,还是不应该过于严格和强迫,还是应该让孩子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学习知识,在这个同时,引导并将传统文化传授给孩子,岂不是更好吗。
记得三年前,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当时教版十一册的新语文教材,在保持课时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也删去了不少老教材的课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牛郎织女》被删除。有的教员分析,原因可能是编者担心娃娃会受到早恋影响而落选。这可真是纳了闷了,牛郎织女,在民间流传几千年,自然有其亘古的原因,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如果连这个都怀疑会给孩子带来早恋的影响,那只能断定牛郎和织女是早恋的胚胎。
其实教育的大环境决定了教育的发展,也决定了怎样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最近,三字经又引发争议,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加以甄别,尤其不可要求全文背诵《三字经》等。另据了解,湖北一些学校将《弟子规》中“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内容作出相应删节处理。其实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等,这样的儿童启蒙教育资源有很多,这些儿童启蒙读物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语言又简洁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仍十分适合中国孩子的学习,对儿童自身的成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很大作用。而如今我们把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弃之不顾,反而去学日文和英文等,是不是有点守着满屋珍宝而不知珍惜,反而去抢人家石头的感觉呢。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而牛郎织女被誉为四大传说之首,已经做了历史性的删除。可如今面对三字经的删减,也真的令我们汗颜,三字经如果只是一味的删减,在文笔、编裁方面都将丢失一代人的文风,部分历史将无从考证,对史学的研究将会留下历史的遗憾。其实三字经的精华与糟粕并存,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对照。只是现代化的科学教育和传统教育发生了冲突,如果我们不删减,而是经过透彻分析,适当的补充,让学生能够能深入的了解三字经的内涵,并能够适当的甄别,是不是比删减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我想这对经典的吸收和提升也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是让中华民族得以延续数千年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为啥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已不复存在了,昔日的辉煌只能在废墟遗存中寻找了。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得以传承,在于是以博大的胸怀去吸纳融合,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命力。现在的孩子,确实是不自觉的就娇惯了,不感知的就溺爱了,非常需要让孩子们从小亲近、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课本上的传统文化删减,还需慎重,不要让孩子看到的是海市蜃楼,甚至连记忆都找不到。
还有,在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要让孩子的人生观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那样,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而传统文化正是对这一贪婪的弥补!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很多的父母忘记了,教育首先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和完整的健康的人格。只有孩子真正独立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为了学习成绩,过于严格的家庭式管理,虽然能调教出俯首帖耳的乖孩子,就算短时间内小有成就,可长远看来,对心理发展照成的欠缺也可能出现副作用。而适当的,有目的的,让孩子就受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熏陶孩子幼小的心灵,在精华与糟粕之间,真正的有所收获,
如何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培养目标,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鼓励人们去学习传统文化,努力创造一个有利用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社会环境。我想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中华民族的灵魂才能永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真正地实现,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

国家在幼儿教育上要多加投入,而不是投资在公务员子女所在的幼儿园几千万,普通幼儿园就少得可怜。更不是让很多的家长和孩子,面对高级幼儿园高收费不敢进,望园兴叹的同时只能给孩子带来攀比心理,贪婪的念头或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在传统教育模式上鼓励探索开发,综合寻找最佳方法,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传统文化,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传统文化,更希望学校和老师,能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美丽的国家,也为了我们自己!

回答2:

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