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49中学的办学理想

2024-11-16 06:53: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抓队伍 重常规 求质量
努力实现师生共赢的办学理想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冯 华
我1977年毕业于哈师大中文系,从教三十多年,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一步步成长为中学特级教师、校长。1997年,正是哈尔滨市四十九中学发展陷入低谷时,我来到了49中学。十多年来,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带领全校教职员工,经过辛勤的努力,实现了学校从低谷到高峰的跨越式发展:曾经被不屑一顾的四十九中学由的校舍地域狭小、破旧不堪发展到如今的具有相当规模、宽敞明亮的高规格学校;学生由703名增长到2300名,教师队伍由的骨干流失、人心涣散的一盘散沙凝聚成如今人才济济、追求上进、团结合作的团队;教育教学成绩由的全区城市中学倒数第二名跃居全区前列。
随着学校声望的日益提高,很多教育同行在问49中如此跨越式的发展,“真经”到底是什么?
回顾十几年的办学生涯,我最有感触的是:校长办学不能追求轰轰烈烈而要做到踏踏实实,那就是回归教育本色:抓队伍、重常规、关注过程和细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把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 增强信心 明确发展方向
抓队伍建设是校长办学的永恒主题。1997年我刚到四十九中时,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是人心涣散、骨干教师流失,优秀学生纷纷转出,教育教学成绩陷入四十九中建校以来的最低谷,教师对学校发展失去信心(举例:老师们说…...),因此,增强信心、带领四十九中人走出低谷,让全校师生抬起头来走路,就成为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大问题。那么,怎样增强信心呢?一方面,我们通过抓四十九中学发展史上的闪光点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如:四十九中1997年前不仅培养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奖得主罗伟、培养出国际英语水平测试金牌得主叶森、这两项国际金奖都是黑龙江省的唯一获奖者,而且在过去的办学历史上,四十九中学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位居全区前列。这说明四十九中学有非常好的办学基础。于是,我在全校大会上向全体教师历数该校过去曾经取得的各项教育教学成绩,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大力渲染该校教师队伍的优势;通过开展全校性的座谈、讨论、演讲等方式大力弘扬该校名优教师、王菲、孙淑兰等人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调动教师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感受过去荣誉的同时振奋精神、找回自信、追求上进、克服困难,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在增强信心的同时,我们引导每一位教师确定一个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向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他们才有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教师本职工作做好了,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提高。1999年该校制定了四十九中学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这一发展思路,和“在三年内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跻身全市名优学校的行列”这一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在确定领导班子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班子成员每个人给自定发展目标(三年内所达到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分层次(国家、省、市、区、校骨干和普通教师)为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成长册”。在《成长册》中装有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每位教师都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足的成因,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自己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并写出自己的提高措施,包括学习方式、内容、希望那位教师做自己的指导教师等),成长册中还有每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学习心得、课例、教育案例、反思材料等各种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性材料,教育教学获奖情况等。教育教学纪实等,还包括每学期的学生评价汇总表、家长评价汇总表。每学期开学前,学校要展示教师《成长册》,优、良、中、差一目了然。可以说,教师《成长册》是体现教师成长过程的综合材料袋,是教师成长的佐证,同时更是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载体。因为有了《成长册》,教师在直面自己与别人的成长的过程中能相互取长补短,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在教师中很快就形成了比、学、赶、帮的氛围(举教师间互帮互学的实例),增强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发展的意识。
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除坚持自学教育教学理论 参加听评课活动,做到靠前指挥外,我曾两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部校长高研班培训,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校长培训、省级骨干校长培训、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宏观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现代校长的经营意识、品牌意识和课程领导力,并且每次学习回来都要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把课改最前沿的理念、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以及自己的学习感悟及时传达给教师,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的良好局面(举例:网上论坛: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为教师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二)整章建制 搭建实践平台
为了尽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1999年,我们根据该校教师队伍年轻,(平均35岁)教学能力不强教学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系列方案》和一系列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有制度汇编),在《方案》中明确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一支观念新、有活力、教学中勇于探索、遵循规律、懂理论、具有宽广厚实的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会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具有自己的特色、模式、个性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发展目标。为了实现教师发展,本方案分三期,一期:《教学能力认定活动方案》时间,1999年9月——2000年1月。
二期:《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方案》时间,2000年3月——2000年12月。
三期:《教学能力成果鉴定活动方案》时间2002年3月——2002年12月。
其中教师《教学能力认定活动方案》中规定对教师教学能力认定,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强调教师六种能力)
1、大纲、教材、教参
2、解题
(1)对每个题目要做到,除了有规范的解题过程和正确答案外,还要用文字在解题处,注明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2)进度:每天解5题,解题与授课内容同步。
(3)难易度:易:中:难2:2:1“
(注:重点说解题意图——该校教师解题已坚持十年,当年确定教师解题的目的,一是通过解题提高教师解题能力,促进教师把握解题思路、重点、难点及解题技巧;二是引导教师研究教材,提高教学针对性和课堂教学效率;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通过解题可以从教师的角度了解学生解题的困难,实现减负的目的,该校教师解题已发展为分层次解题:新教师每天解5题;区级骨干教师解中考题(全国)并分析学科中考命题依据和意图;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改编题。分层次解题的目的主要是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让教师通过解题感受新课程背景下全国各地的教育走向和最前沿的信息,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3 、科研
4、说课
(1)知道说什么:(集体备课研究说客内容)
(2)学会怎样说(全校说课大赛)
5教学设计—备课、教案
6、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 。(有效使用媒体)
一期方案运行的时间是一个学期,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于是开始实二期方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方案》时间:二年。
本期方案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培训形式。是整个“系统方案”中的重点子方案,是核心,在这个子方案中,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去开发、锻炼、提高教师教育能力,要加大力度推进教师的培训工作。在一期方案完成后,一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初步认定,二期方案——教学能力培训,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在培训中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功在课前,效在课上”的作用。
本期工程的运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和十个环节上下功夫:
1.转变观念。破除旧的“一次性教育”观念,树立新终身学习的理念。
2.更新知识。对知识的更新,不要单纯追求“数量”还要注重知识结构和参考原有知识的加工、处理、包装与重新组合。
3.提高创新能力。减少课堂上不是重复自己就是重复别人现象,能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注意从创新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下功夫,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4.教学实践与科研结合。教学研究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课堂教学与教学科研同步,利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果及时地转换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十五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重点说三个环节:
1.运用“教学案例学习法”培训教师。(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教师的方法,我们分学科组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一是,学习分析成功的教学案例,二是选出代表进行尝试,解剖一至两个教学案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方式、问题的选择、设问技巧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对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理念、知识、方法等避免教师走弯路。)
2.了解学生和指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让学生“会学”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活动设计、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例如语文学科的古诗词赏析的方法指导、阅读方法指导、理化生学科组织学生参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等)
3.能掌握引入新课和课堂小结技巧。(导言设计:悬念导言、问题导言、情境导言、小结设计:总结成绩、梳理知识、设计疑问等等开展“微格”教学竞赛)
三期:《教学能力成果鉴定活动方案》时间:一年。这一年主要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检验教师对一期方案、二期方案所提出的要求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教师进行评价。
(三)加强管理 及时评价 促进教师成长
每学期结束,教师要根据自定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系列培训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方式上:1、教师自我反思评价,2、教务处指导性评价;3、领导抽查评价;4学生家长评价;5同行评价;
骨干教师的评选和鉴定:采取校内教学四级定位动态运行制,即:合格——骨干——学科带头人—省市名优教师,这四级均可升、可降、可连任、可跳级,但不能终身,任职一定期限后,按每班的标准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再重新改聘或任用。这种关注过程的评价对教师成长是激励,也是鞭策(很多过去不爱学习的教师开始主动学习、听课,教学不认真开始认真备课,师生关系紧张的开始转变教育方式等——举例)。
《成长册》和《方案》的实施促进了教师成长也促进了该校教育教学成绩的迅速提高。2002年中考,该校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 全市前三名该校占了两名,其中隋宇玢同学夺得中考状元,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不仅为该校带来全市的轰动效应,更为该校教师自主发展增添了动力,也实现了该校跻身全市名优学校的行列的发展目标。
二、把常规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1、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常规管理内容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过程性的工作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在实践中,一方面该校提出向常规要质量、向过程要质量、向细节要质量的口号,另一方面积极调整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些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内容;比如备课环节,过去我们一直强调 “三定”、“四统一”,这种备课模式体现了传统教学等齐划一的备课要求但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所以,我们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增添了备课中的“五议论”:
议论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或活动的设计是否符合学情;
议论学生活动的方式,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议论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可能会生成的问题,如何解决。
议论可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议论相关的科研题目。
在备课环节中,着重强调备学生,强调上课后的反思和二次备课,并且做到资源共享。
该校的“上课”必须体现校内四级特色 ――展示目标――全体参与――使用媒体――科研课题(问题意识),同时,在教学反思栏中必须写出本节课最体现教育智慧的地方;我们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五有”即:有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有学生活动的时间保证;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师生平等自由讨论的气氛;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的实效。强调上课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在作业批改方面要求教师有批、有改、有评价,同时也让学生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改错、找出错因。邀请家长参与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架起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
2、课例引领 优化课堂 突出“有效”
基于该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该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他们通过骨干教师引领课、青年教师汇报课 、同行互助课、新课程研讨课、一课多讲课、领导随机抽签课、新教师问题诊断课等七种课例引领的形式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智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理念的悄然转变还体现在“同行互助课”中,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的年轻教师,在知识背景和学科结构上也敢于大胆跨越学科的专业界线,做到理念素养、实践技能和教学技术三个层面的贯通。
通过课例引领的方式,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他们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者,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善于传递知识并创造性的生产知识。教师角色的改变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们开始体验基于问题研究的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式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式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如:该校理化生学科以“四小活动”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该校的七种课例要求教师带着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上课:如何处理教学方式改革与中考应试的关系、减负与夯实基础训练的关系、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与教师传统技能的关系、活跃的课堂氛围与课堂实效的关系等,这种问题来自教师教育实践,又通过有针对性地研讨,回归到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这种方式激发了教师团队研究的积极性,教学设计中既体现教学设计、教法运用、课堂应变的智慧又提高了教学效益,呈现课堂的生命力。学校还通过“一课多讲”的形式有意识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评价来比较、认识同一素材、同一目标条件下的教学,
在不同课例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意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注重运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课堂上学生们感觉到学习内容有亲近感,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学生们可以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们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自己的需要,学生的体验是幸福的,其乐融融的,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的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有效的活动。
3、构建课型 夯实常规 关注质量
2007年,该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研究构建了“新课程五种课型框架”我们认为这是在课例教学基础上形成的更加规范、更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更便于教师在每天的常态化教学中应用的抓手
新授课: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拓展应用,反思提升。
复习课:辨析建构,质疑解惑,加工重组,反思提升。
试卷讲评课:试题分析,评重讲难,变式演绎,整理升华。
综合课:方案说明,方案展示,合作交流,总结评价。
实验课:创设情景,实验探究,探索提升,反馈评估。
第一、五种课型体现教学的规范。
1、研读试卷(考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批改,并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教师命题的依据是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所以,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教参,熟悉课程标准。吃透试卷内容,了解命题特点,考查范围,试题难易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
2、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首先要广泛地收集错误,并进行归类整理,如审题不清出错、复习不足出错等。分析错误生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对症下药。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3、布置学生自行改错。(改正:因马虎、考虑不周、瞬间思维停滞而造成的错误;对那些确实因知识结构残缺而造成的错误要做上标记,课堂上质疑问难)
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过去我们也有关于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但缺少可操作性,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属于跟着感觉走。将五种课型的基本标准明确化,明细化,这是有效教学的需要。《中国教师报》在报道该校五种课型构建时曾这样写道:很多新教师工作热情很高,但毕竟是新手,不熟悉课堂教学,以前没有这样一套规范,即使有老教师的指点,他们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经过自己的摸索慢慢入门。有这样一套详细的教学指南,新教师等于直接踏上了教学的正轨,不用什么都是自己从头开始摸索,少做了很多无用功。新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规范,以少走弯路。
第二、五种课型体现教学的个性
五种课型的授课流程和要点绝不是束缚教师教学创新,相反更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生成新的亮点来补充完善所构建的教学框架,体现学科特点,展示教师风采,从而促进教师研究气氛的形成。
无论是“七种课例”还是“五种课型”,它的核心理念是提高质量,自行设计了四十九中学教师教案本、听课本、解题本、学生作业本和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等
五年间学校共有200多人次参加全国、省、市、区的新课程引领课、研讨课。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该校承担了黑龙江省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省级骨干教师新课程研讨活动,哈尔滨市语文学科“名师专场”,数学学科、物理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等省、市级研讨活动十余次,都是紧紧围绕有效教学进行的。该校学生的学习成绩逐年攀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张扬,中央台教育频道专题录制了该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实况,中国教师报专题报道该校课改的做法。
三、全力打造校园文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曾经说过“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我想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校长应该努力追求并实现这两个境界;在这种认识与长期实践的磨合中,该校形成了“夯实常规显特色,细微之处求精彩,师生和谐共发展”的办学风格。在师生共同成长中,展现该校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主动争取上级领导支持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十几年来,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也加快了学校硬件建设的步伐,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1997年的49中,校舍面积只有4400平方米、占地5200平方米,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全校没有一台可作课件的电脑。当时我们全体班子成员的共同想法是,学校要发展就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在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逐步改善办学条件。2002年11月市教育局第五批行业规划的项目开始启动,我得到这个信息后,主动找到市财政局主管行业规划的领导说明学校的困难,最终破例争取到行业规划的项目。2003年,行业规划后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正在直线上升,随着全市中考状元在该校的胜出,学校的办学知名度不断扩大、生源剧增,校舍空间明显制约学校的发展。2005年初,在区政府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经多方努力,学校争取到市教育局投资1700万,省教育厅投资60万,扩建、翻建校舍8800米,新建了艺体楼、实验室图书馆、教室等。2006年扩建后的四十九中学学校校舍面积达到14900平方米,各种活动场馆齐备、各种教学设施优良,为师生的和谐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初中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改革最为艰难的阶段。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中考选拔。所以在办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升学考试的关系,如何让教师适应这种教育现状的需要,“让教育充满智慧”就成为校长办学必然思考的严峻的课题。所以,该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工作中,该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人文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充分体现了个性化、人文化、科学化、生活化的特色。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出发,确定了 “学”、“思”、“悟”、“勤”、“静”、“志”、“恒”七字育人方针,并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每层楼的主题文化。原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全面发展”。学校围绕着主题文化对学生的作业、字、文、画、摄影、小实验、小制作等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凸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而看似平常的开关贴、十字绣、脸谱画、电脑报、机器人、小制作更蕴含着学生突发奇想的艺术追求和互不服输、你追我赶的拔尖精神。这些看似稚嫩的作品一经展示,给每个孩子心灵带来了由衷的震撼,更树立了“我能行”的自信。此外,该校还在大厅里设置了“群星争辉”光荣榜,与古今中外的名人争辉、与同伴争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该校体优生陈建龙是运会200米第一名篮球队每年有四人上升重点省月宫彩炎、周炳南是声乐比赛一等奖、冰雕比赛一等奖,)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在此基础上,学校对校园文化积淀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将一些学生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定格为传统活动。如该校每年都以“哈尔滨的冬天”为题进行摄影比赛,组织学生到同一地点进行摄影,在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摄影水平的同时感受家乡的变化,这种实践感悟,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再比如学校的合唱、棋类、球类等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竞争进取的拼搏精神。也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联合国同声翻译叶森、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节目主持人刘栋栋、电视剧《闯关东》中仙儿的扮演者宋嘉)更可喜的是一些学习习惯不好或是偏科的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正视自我、扬长补短,迎头赶上。
此外,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年四季,四十九中学教学楼里都是绿色盎然。在大厅、窗台等显著位置摆设各种珍奇绿色植物,使春的气息溢满校园。优雅舒适的环境,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吸引了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力。2005年省委宣传部召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四十九中学作为全省初中唯一的参观现场在全市进行展示,原省委宣传部长李延芝亲自到会,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度赞扬。2006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在四十九中学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又一次展示四十九中学校的办学特色,到四十九中学参观的不仅有本省市的教育界同行,更有北京、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甚至国外的教育同仁来校参观。其中,美国著名课程专家简.弗丽娜教授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参观了四十九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亲临校本课程开发的课堂,对该校的课程开发和学生表现大加褒奖,并决定与该校建立长期的工作联系,以促进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在哈尔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韩国富川市已与该校结成学生家庭体验友好交流定点学校。
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为学校的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四十九中学的发展变化,我深切的体会到校长要想经营好一所学校,要想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由低谷到高峰的跨越,实现师生和谐发展教育理想。就要做到:
一、要努力成为一个好校长,将生活融入事业,敬业和无私奉献。
二、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它转化成自己和教师的教育行为。
三、要把对教育研究的那种执着、钟情、投入和追求,以一个学者型、思考型、研究型的教师形象去感染,去影响广大教师。
四、要用教育的爱心去赏识教师和学生。
可以说学校已接近发展的高峰期,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得到同行们的认可,但是,我们必须思考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寻找学校发展的第二生命曲线,如此,才能够使49中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今后的学校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回归教育本色:雕琢过硬的教师队伍,打造有序优质的生活化的教学场,让学生“学会”“会学”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常对教师们说的一句话是“教育是神圣的也是平凡的,把平凡的事作实、做细、做好是事业发展之根”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并为之做出不平凡的坚持。这也许是学校发展的真谛和我们四十九中学发展的“真经”吧!